环境影响评价师
筛选结果 共找出64

例题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某市拟在城市东北郊区新建1座日处理能力为1000t的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工程建设内容包括2×500t/d的垃圾焚烧炉(机械炉排炉)、垃圾贮坑、焚烧发电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污水处理站等,年运行333d,每天运行24h。入炉生活垃圾含有C、H、O、N、S、CI等元素及微量重金属,其中收到基含硫率为0.06%,燃烧过程中S元素转化为S02的份额为80%。该厂拟采用“炉内低氮燃烧+急冷+半干法烟气净化+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工艺处理焚烧烟气,烟气排放量为1.024×105m3/h,设计脱硫效率为80%,处理后的烟气由高100 m的烟囱排放;垃圾贮坑的气体收集后送垃圾焚烧炉燃烧处理;拟建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垃圾渗滤液、卸料大厅清洗废水、循环冷却水和厂区生活污水,设计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废水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A河:焚烧炉渣定期外运至砖厂制砖,焚烧飞灰固化处理后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分区填埋,污水处理站污泥脱水后送垃圾焚烧炉焚烧处理。拟建厂址位于城市东北部,距城市规划区约4km。城区至厂址公路途经B村庄,厂址与B村庄相距1.5km.距厂址东侧800m有A河由北向南流过。A河城市市区河段上游水环境功能为III类,市区河段水环境功能为Ⅳ类,现状水环境质量达标。(注:《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中规定,焚烧炉的SO2排放限值为260mg/m3。)【问题】1.分别指出垃圾临时贮存、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气污染物。2.评价该厂S02排放达标状况。3.针对该厂污水处理方案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4.判定该厂产生固体废物的类别,并分析处理方案的合理性。

案例7新建居住区项目【素材】某市在城区北部S河两岸规划建设大型居住区项目,其中位于s河南岸的~期工程已建成,尚未入住;现在拟建设位于S河北岸的二期工程,二期工程规划占地面积3 km2,建设内容包括:居住楼房,配套幼儿园、小学、综合性医院、超市、餐饮等服务设施,以及燃煤集中供热锅炉房和垃圾中转站、公共地下停车场等,供排水接市政给排水系统,民用燃气由天然气输配管网供应;S河按景观河道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规划用地范围内现有两个村庄,人口约2 000人;有废弃的化肥和农药仓库、简易的废品堆存场、建筑垃圾堆存以及遗留的生活垃圾等。项目规划用地西侧隔200m宽绿化带为规划的电子工业园区;北侧50m处为规划的城市主干道;东侧紧临城市次干道,该次干道以东为正在建设的另一大型居住区;S河流向为自西向东,现状为城市纳污河道,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生活污水以及城市北部建成区未纳入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均排入S河,河道淤积严重,夏季有明显异味。【问题】1.指出本项目二期工程建成后的主要大气污染源。2.指出本项目二期工程需对哪几类污水配套建设预处理设施,并分别提出应用的处理工艺。3.需对哪些环境要素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分别说明理由。4.本项目二期工程配套幼儿园、小学的选址,应考虑规避哪些噪声影响?5.指出S河环境综合整治应包括的工程内容。

例题:2015年真题油田开发项目拟建1座大型铁矿,采选规模3.5×106 t/a,服务年限25年,主要建设内容为:采矿系统、选矿厂、精矿输送管线、尾矿输送管线等主体工程,配套建设废石场、尾矿库和填充站。采矿系统包括主立井、副立井、风井和采矿工业场地等设施,主立井参数:井直径5.2m,井口标高31m,井底标高-520m。矿山开采范围5km³,开采深度-210m~440m,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立井开拓运输方案。采矿方法为空场法嗣后充填。矿石经井下破碎,通过主立井提升至地面矿仓,再由胶带运输机输送至选矿厂,废石经副立井提升至地面,由电机车运输至废石场。选矿厂位于主立井口西侧1km处,选矿工艺流程为“中碎—细碎—球磨—磁选”,选出的铁精矿浆通过精矿输送管线输送至15km外的钢铁厂;尾矿浆通过尾矿输送管线输送。85%送充填站,15%送尾矿库。精矿输送管线和尾矿输送管线均沿地表铺设,途径农田区,跨越A河(水环境功能为Ⅲ类)。跨河管道的两侧各设自动控制网,当发生管道泄漏时可自动关闭管道输送系统。经浸出毒性鉴别和放射性检验,废石和尾矿属于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符合《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GB6763-86).废石场位于副立井口附近,总库容2×106m³,为简易堆放场,设有拦挡坝。施工期剥离表土单独堆存于废石场。尾矿库位于选矿厂东南方向5.3km处,占地面积80hm²,堆高10m。总库容7.5×106m³,设有拦挡坝、溢流井、回水池。尾矿库溢流水送回选矿厂重复使用。尾矿库周边200m~1000m 范围内有4个村庄。其中B村庄位于南侧200m,C村位于北侧300m,D村位于北侧500m,E村位于东侧1000m。拟环保搬迁B村和C村。矿区位于江淮平原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950mm。矿区地面标高22m~40m,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田为主。矿区内分布有11个30~50户规模的村庄。矿区第四系潜层水埋深1m~10m;中下更新统深层水含水层顶板埋深70m左右,矿区内各村庄均分布有分散式居民用水取水井,井深15m左右,无集中式饮用水取水井。问题:1.判断表土、废石处置措施和废石场建设方案的合理性,说明理由。2.说明矿井施工影响地下水的主要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3.拟定的尾矿库周边村庄搬迁方案是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说明理由。4.提出精矿输送管线泄漏事故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5.给出本项目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设置方案。

案例3  露天金属矿改扩建项目【素材】某大型金属矿所在区域为南方丘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 670 mm,属泥石流多发区,矿山上部为褐铁矿床,下部为铜、铅、锌、镉、硫铁矿床。矿床上部露天铁矿采选规模为1.5×106妇,现已接近闭矿。现状排土场位于采矿西侧一盲沟内,接纳剥离表土、采场剥离物和选矿废石,尚有约8.0×104rn3可利用库容。排土场未建截排水设施,排土场下游设拦泥坝,拦泥坝出水进入A河,露天铁矿采场涌水直接排放A河,选矿废水处理后回用。现在拟在露天铁矿开采基础上续建铜硫矿采选工程,设计采选规模为3.0×106 t/a,采矿生产工艺流程为剥离、凿岩、爆破、铲装、运输,矿山采剥总量为2.6×107t/a,采矿排土依托现有排土场。新建废水处理站处理采场涌水,选矿矿生产工艺流程为破碎、磨矿、筛分、浮选、精矿脱水,选矿厂建设尾矿库并配套回用水、排水处理设施,其他公辅设施依托现有工程。尾矿库位于选矿厂东侧一盲沟内,设计使用 年限30年,工程地质条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续建工程采、选矿排水均进入A河。采矿排水进入A河位置不变,选矿排水口位于现有排放口下游3 500m处。在A河设有三个水质监测断面,1#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上游1000m,2#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1 000 m,3#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5 000 m,18、34断面水质监测因子全部达标。2#断面铅、铜、锌、镉均超标。土壤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铁矿采区周边表层士壤中铜、铅、镉超标。采场剥离物、铁矿选矿废石的浸出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液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矿区周边有2个自然村庄,甲村位于A河1#断面上游,乙村位于A河3#断面下游附近。【问题】1.列出该工程还需配套建设的工程和环保措施。2.指出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含重金属的污染源。3.指出该工程对甲、乙村庄居民饮水是否会产生影响?并说明理由。4.说明该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

案例2  3万t/d污水处理厂项目【素材】某新设立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1座规模为30 000 t/d的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包括工业园区和相距3 km处的规划新农村小区。工业园区定向招商入区企业的工业废水总量为15 300 t/d,拟收集的生活污水总量为9 200 t/d。拟将入区企业工业废水分类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分质预处理。污水处理厂收集的各类废水水质见表1。污水处理厂采用“预处理+二级生化+深度处理”工艺,其中冷却塔排水和除盐站排水直接进入深度处理段,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级A标准。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段设计CODe,进水水质为1 000 mg/L,CODCr去除率为80%:深度处理段CODCr,去除率为75%。污水处理厂采用“浓缩+脱水+热干化”工艺处理污泥,干污泥含水率小于50%,拟运至距厂址12 km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或用于园林绿化。污水处理厂位于B河流域一级支流A河东侧。A河流经拟建厂址西侧后于下游2.5 km处汇入B河,多年平均流量10.2 m3/S;自A河汇入口上游10 km至下游25 km河段执行Ⅲ类水质标准,自A河汇入口下游5 km至25 km为规划的纳污河段,现状水质达标。过程可行性研究提出两个排水方案。方案1:污水处理厂尾水就近排入A河;方案2:污水处理厂尾水经管道引至B河排放,排放口位于A河汇入口下游8 km处。【问题】1.指出宜单独进行预处理的工业废水类别以及相应的预处理措施。2.计算污水处理厂出水CODCr,质量浓度。3.指出污泥处置方案存在的问题。4.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提出的排水方案中确定推荐方案,并说明理由。5.请列出预测排放口下游20 km处BOD5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参数。6.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恶臭可以采取哪些污染防治措施?

案例8新建经济适用房项目【素材】某市拟结合旧城改造建设占地面积】ooox 300 m 2的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项目,总建筑面积6.34×1 05 m2(含50幢18层居民楼)。居民楼按后退用地红线15 m布置。西、北面临街。居民楼通过两层裙楼连接,西、北面临街居民楼的一层、二层及裙楼拟做商业用房和物业管理处。部分裙楼出租为小型餐饮店。市政供水、天然气管道接入小区供居民使用,小区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小区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箱和一座垃圾中转站。项目用地范围内现有简易平房、小型机械加工厂和小型印刷厂等。有一纳污河由东北向南流经本地块,接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小区地块东边界60m、南边界100m外是现有的绕城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走向与小区东、南边界基本平行,小区的西边界和北边界外是规划的城市次干道。小区南边界、东边界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为平坦的空旷地带,小区最南侧的居民楼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设置乔灌结合绿化带,对1~3层住户降噪1.0 dB (A)。查阅已批复的《绕城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结论,2类区夜间绕城高速公路的噪声超标影响范围为道路红线外230 m。【问题】1.该小区的小型餐饮店应采取哪些环保措施?2.分析小区最东侧、最南侧居民楼的噪声能否满足2类区标准。3.对该项目最东侧声环境可能超标的居民楼,提出适宜防治措施。4.拟结合城市景观规划对纳污河进行改造,列出对该河环境整治应采取的措施。5.对于小区垃圾中转站,应考虑哪些污染防治问题?

案例4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素材】某市拟在城市东北郊区新建1座日处理能力为1000t的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工程建设内容包括2×500 t/d的垃圾焚烧炉(机械炉排炉)、垃圾贮坑、焚烧发电系统、烟气净化系统、污水处理站等,年运行333 d,每天运行24 h。入炉生活垃圾含有C、H、O、N、S、Cl等元素及微量重金属,其中收到基含硫率为0.06%,燃烧过程中S元素转化为SO2的份额为80%。该厂拟采用“炉内低氮燃烧+急冷+半干法烟气净化+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工艺处理焚烧烟气,烟气排放量为1.024x105 m3/h,设计脱硫效率为80%,处理后的烟气由高100m的烟囱排放;垃圾贮坑的气体收集后送垃圾焚烧炉燃烧处理;拟建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垃圾渗滤液、卸料大厅清洗废水、循环冷却水和厂区生活污水,设计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废水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A河;焚烧炉渣定期外运至砖厂制砖,焚烧飞灰固化处理后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分区填埋,污水处理站污泥脱水后送垃圾焚烧炉焚烧处理。拟建厂址位于城市东北部,距城市规划区约4 km。城区至厂址公路途经B村庄,厂址与B村庄相距1.5 km.距厂址东侧800 m有A河由北向南流过。A河城市市区河段上游水环境功能为Ⅲ类,市区河段水环境功能为Ⅳ类,现状水环境质量达标。(注:《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中规定,焚烧炉的SO2排放限值为260 mg/m3。)【问题】1.分别指出垃圾临时贮存、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气污染物。2.评价该厂SO2排放达标状况。3.针对该厂污水处理方案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4.判定该厂产生固体废物的类别,并分析处理方案的合理性。

案例3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素材】某市拟对位于城区东南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改扩建。区域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A河由西经市区流向东南,厂址位于A河左岸,距河道700m。厂址西南200m处有甲村,以南240 m处有乙村,东北900 m处有丙村。按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东南部规划建设工业区,甲村和乙村搬迁至丙村东侧与其合并。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A河市区下游河段水体功能为Ⅲ类。现有工程污水处理能力为4×104 t/d,采用A2/O处理和液氯消毒工艺,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标准后排入A河。采用浓缩脱水工艺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80%后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扩建工程用地为规划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预留地,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104 t/d,采用“A2/O改良+混凝沉淀+滤池”处理和液氯消毒;新增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经现排污口排入A河;扩建加氯加药间,液氯贮存量为6 t:新建1座甲醇投加间用于生物脱氮,甲醇贮存量为15 t。拟对现有工程污泥处理系统、恶臭治理系统进行改造:新建1座污泥处置中心,采用生物干化/好氧发酵工艺,将全厂污泥含水率降至40%;全厂构筑物采用加盖封闭集气除臭方式,设置3处离子除臭间处理污水区、污泥区和污泥处置中心的恶臭气体,净化达标后的废气由3个15 m高排气筒排放。环评单位拟定的综合评价结论为:该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市总体规划;经采取“以新带老”污染治理措施后,各种污染物可实现达标排放;工程不涉及重大危险源:环境效益改善明显;该工程建设环境可行。(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规定的液氯和甲醇的临界量分别为5t和500t)【问题】1.判断工程设计的“以新带老”方案是否全面,说明理由。2.识别本项目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3.为分析工程对A河的环境影响,需调查哪些方面的相关资料?4.指出综合评价存在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案例  新建10万t/d污水处理厂项目【素材】A市拟新建一座规模为日处理能力10万t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建成后将收集该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工业废水占40%。拟建工程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程)和与污水处理厂相配套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截流干管、中途提升泵站等设施,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厂址目前为旱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污泥经压缩、脱水、干化处理后送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受纳水体为B河,B河由南到北穿越A市,在A市市区段水体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B河上游为一座供水水库,在枯水期时断流。据现场踏勘,污水处理厂厂界正南120 m处有黄家湾居民200人,东南方向100 m处有晨光村居民180人。已知B河水文条件简单,水深不大,污水处理厂排污对B河的影响可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式进行预测。【问题】1.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列举理由说明优化的污泥处理及处置措施。2.请根据进水和出水水质计算BODs、COD、SS、氨氮、TN、TP的去除率,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表1里。3.请列出预测该污水处理站排放口下游20 km处BOD5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参数。4.公众参与方式可以采取哪些形式?在该项目公众参与调查中应给出哪几个方面的环境影响信息?5.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可以采取哪些污染防治措施?

案例2热电联产项目【素材】北方某城市地势平坦,主导方向为东北风,当地水资源缺乏,城市主要供水水源为地下水,区域己出现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城市西北部有一座库容3.2×107m3水库,主要功能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用水。该市现有的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位于市区南部,处理规模为1.0×105t/d(年运行按365天计),污水处理达标后供位于城市西南的工业区再利用。现拟在城市西南工业区内分期建设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拟建1台350 MW热电联产机组,配1台1160 t/h的粉煤锅炉。汽机排汽冷却拟采用二次循环冷水冷却方式,配1座自然通风冷却塔(汽机排汽冷却方式一般包括直接水冷却、空冷和二次循环冷水冷却)。采用高效袋式除尘、SCR脱硝、石灰石一石膏脱硫方法处理锅炉烟气,脱硝效率80%,脱硫效率95%,净化后烟气经210 m高的烟窗排放。SCR脱硝系统氨区设一个100 m3的液氨储罐,储量为55t。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化学系统用水、循环冷却系统用水和脱硫系统用水,新鲜水用水量分别为4.04×105 t/a、2.89×106 t/a、2 90×105t/a,拟从水库取水。生活用水采用地下水。配套建设干贮灰场,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全部综合利用,暂无法综合利用的送灰场临时贮存。生产废水主要有化学系统的酸碱废水、脱硫系统的脱硫废水、循环冷却系统的排污水等,拟处理后回用或排放。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基本参数及锅炉烟气中SO2、烟尘的初始质量浓度见表1。【问题】1.提出本项目用水优化方案,并说明理由。2.识别本项目重大危险源,并说明理由。3.评价S02排放达标情况。4.计算高效袋式除尘器的最小除尘效率(石灰石一石膏脱硫系统除尘效率按50%计。5.提出一种适宜的酸碱废水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