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集市一化工厂,占地面积为15公顷,有员工135人,其员工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2015年8月14日9时,磺化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按照投料比例加氯磺酸至反应釜中。其中,王某于5月1 4日刚来到工厂工作,且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在加入催化荆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汽压力不够。当班没有进行升温操作;下一班次同样没有进行升温操作。15日8时另一班次操作人员接班,10时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升温时间持续2h。15日20时,该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接班后检查反应釜温度为120℃,继续采取保温措施。16日5时送样化验,发现反应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6%(正常值应小于0.1%),但未采取任何措施。在此作业期间,生产车间主任曾于15日21时对工人到岗情况进行了简单巡视。随后就先行离开。16日7时45分左右,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入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该反应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该事故当场造成王某死亡,2人受伤。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应由谁组织进行调查?2.该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人员组成?3.分析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4.该化工厂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什么义务?5.化工厂采用反应釜这类压力容器时,其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有哪些?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一般事故,应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该起事故调查组应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3.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有:

1)领导带班制度未严格执行:只有一名生产车间主任值班,仅在1521时巡视工人到岗情况,无副厂长以上领导带班。

2)该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到位:操作工王某为新到岗工人,未进行培训,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3)工人对生产异常情况处置不当:该企业工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对化工生产的特点认识不足,处理异常情况能力偏低,对生产异常情况处置不当。

4.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有:

1)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2)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3)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4)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

1)压力容器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①平稳操作,加载和卸载应缓慢,并保持运行期间载荷的相对稳定;②防止超载,防止压力容器过载主要是防止超压。

2)对运行中的压力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

3)压力容器出现特殊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

4)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①保持完好的防腐层;②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③消灭容器的“跑、冒、滴、漏”问题;④加强容器在停用期间的维护;⑤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

【命题点与拓展】

1.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3.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其第二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4.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其第五十五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其第五十六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5.本案例第5问考查的是特种设备中的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技术。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技术包括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两个方面。其中压力容器安全操作包括:(1)压力容器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①平稳操作。加载和卸载应缓慢,并保持运行期间载荷的相对稳定。②防止超载。防止压力容器过载主要是防止超压。(2)压力容器运行期期间的检查。压力容器专职操作人员在容器运行期间应经常检查客器的工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设备上的不正常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防止异常情况的扩大或延续,保证容器安全运行。(3)压力容器的紧急停止运行。压力容器在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容器的操作压力或壁温超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极限值,而且采取措施仍无法控制,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容器的承压部件出现裂纹、鼓包变形、焊缝或可拆连接处泄漏等危及容器安全的迹象;安全装置全部失效,连接管件断裂,紧固件损坏等,难以保证安全操作;操作岗位发生火灾,威胁到容器的安全操作;高压容器的信号孔或警报孔泄漏。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做好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使容器经常保持完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容器使用寿命。


多做几道

J公司是一家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企业。2011年,J公司有员工780人,其中含安全管理人员3人和L劳务公司劳务派遣人员l50人。2011年度,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l人重伤、2人轻伤。其中:一起事故由L劳务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违章造成,导致1名劳务派遣人员轻伤。J公司的主要生产工序为:原料采购运输、分拣清洗、浸泡灭酶、预冷却、布料、蒸制、速冻、包装和冷藏。主要原料及辅料有: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水、天然气、液氨、柴油、食品添加剂等。J公司主要建(构)筑物有:综合办公楼、农副产品加工厂房、冷库、配送库、车库、锅炉房、变电所等。主要设备设施有:冷藏冷冻车20台、货车50台,叉车20台、冷库设施(制冷剂为液氨)1套、l0t/h燃气(天然气)蒸汽锅炉2台、电梯2部、2000KVA的干式变压器2台、分拣设备l套、 加工设备l套,以及包装物生产设备及热力、制冷管网等。 J公司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了应 急救援预案,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以书面形式对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告知。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1.计算J公司2011年度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伤害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2.列出J公司主要设备中的特种设备。3.辨识J公司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4.指出L劳务公司派遣人员违章事故的事故责任主体并说明理由。5.列出J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属于综合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2010年3月21日15时2分,某省某县某乡一机木船在从该乡金沙江岸冒水孔开往某乡途中沉没。船上137人全部落水。经抢救脱险33人,死亡70人,失踪34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3万元。3月21日正值某乡赶场,14时50分,该乡某村鲜某等8人,驾驶由他们集资1.12 万元,私自建造的木货船从该乡金沙=江岸冒水孔处载129人,香烟34箱,化肥l5包,拟驶往某乡。船由鲜某担任驾驶长,在船尾负责掌舵,张某担任副驾驶长(领航员),张某、田某负责操纵机器。 船起航后沿左岸顺流而下,行走约800m进入浪区后,船首四次上浪进水,乘客慌乱,领航员张某向驾驶长鲜某大声喊叫调头靠岸,鲜某即压舵加车向左转向,准备停靠左岸,在调头中船身  向右倾斜,船舱大量进水,右机被水闷熄。此时乘客更为恐惧,纷纷跳水,跳水的反作用力将已近岸的船蹬出回流区,船搭上主流区,更加失去平衡,大量江水倾注舱内,船首开始下沉。船尾部抬离水面,左机空转飞车,船完全失控。随后随急流下冲,先头后尾逐渐沉没于离起航处1000m的江中。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和重视,作了重要指示。由交通部、该省人民政府牵 头,公安部、交通部、监察部、劳动部、农业部和该省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3.21”事故调查组,在该省政府已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深入事故现场进一步调查。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关于报告船舶重大事故隐患的通知》将船舶重大事故隐患分为哪几类?2.水运交通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主要有哪些?3.水路运输事故的类型有哪些?

某厂有机械加工车间、喷漆车间、锅炉房以及厂内油库等。机械加工车间有:加工机械7台(套),额定起重量2.5t的升降机l台,额定起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l台,叉车2台。喷漆车间有:调漆室、喷漆室、油漆临时储藏室、人员休息室等。锅炉房有2台出口水压0.4MPa(表压)、额定出水温度149℃、额定功率28MW的锅炉。厂内油库有3t的汽油储罐1个及其配套的加油设备。2010年12月3.日7时30分(8时正式上班),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备,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吊装作业。7时45分,小陈进入机械加工车间,未走人行道进入吊装作业区,被起吊的钢件撞成重伤,小李慌忙停止吊装。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1.指出该厂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或场所,并说明爆炸的性质。2.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要说明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3.指出此次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成员构成。4.简要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

某县一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11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出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致使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下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10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某企业为小型货车生产厂,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年产小型货车5万辆,现有职工1100余人。 厂区主要建筑物有冲压车间、装焊车间、涂装车间、钣金车间、装配车间、外协配套库、半成品库和办公楼。  冲压车间设有三条冲压生产线。库房和车间使用6台5t单梁桥式起重机吊装原材料,装配 生产线上设置多台地面操作式单梁电动葫芦和多台小吨位的平衡式起重机,在汽车板材冲压生产线上设置4台大吨位桥式起重机。 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的涂装工艺,涂装运输采用自动化运输方式。喷漆前表面处理和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层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运输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喷漆室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通风方式。喷漆室外附设有调漆室。整车总装配采用强制流水装配线。车身装焊线焊机选用悬挂电焊机、固定焊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等,车身装焊工艺主要 设备包括各类焊机、夹具、检具、车身总成调整线和输送设备。 车架装焊采用胎具集中装配原则,组合件和小型部件预先装焊好与其他零件一起进入总装 胎具焊接线。焊接方法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装焊设备主要包括焊机、总成焊接胎具、部件焊接胎具、小件焊接胎具以及输送系统设备等。 装焊车间通风系统良好。该企业采用无轨运输,全厂原材料、配套件、成品和燃料等的运输采用汽车运输,厂内半成 品运输以叉车为主。全厂现有小客车8辆,货车l6辆,叉车l5辆。厂区道路采用环形布局,主干道宽度8m、转弯半径大于9m,次干道宽度5m、转弯半径大于6m,厂区内主要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种植有草坪、灌木、松树和杨树。 该企业主要公用和辅助设施有变配电站、锅炉房和空压站。变配电站电压等级为35kV,内设5台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3900kV·A,厂区高、低压供电系统均采用电缆放射式直埋或电缆沟敷设,厂区道路设路灯照明。锅炉房内设3台4t/h燃煤锅炉,为厂区生产和生活提供蒸汽。空压站安装有4台供气量为20m3/min的空气压缩机,为全厂生产提供压缩空气。某日,冲压车间进行起重机吊装板材作业,工人甲、乙挂上吊钩后,示意桥式起重机驾驶员 开始起吊。随着板材徐徐升起,工人甲发现板材倾斜,与工人乙商议是否需要停车调整,工人乙说:“不必停车,我扶着就行”。作业场所地面物品摆放杂乱,工人乙手扶板材侧身而行,被脚下物品绊倒,板材随之倾斜、脱钩砸在工人乙身上,造成工人乙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辨识些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引发事故的  主要危险因素,并指出所辨识出的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些设施设备或场所。 2.说明该事故调查取证中应取得哪些主要资料和证据。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