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结果 共找出43

××新城3号地块1号楼,包括地下2层、主体32层,建筑总高度101. 60m,地下2层面积3012m2,地上32层面积46080m2,总建筑面积约49092m2。结构形式为高层剪力墙、框架结构。±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标高26. 5m。××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获得该项目的建设权,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业主方委托某甲级测绘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第三方检测。2)检测工作内容检测工作内容包括平面控制网建立、建筑物施工放样测量、工程高程控制测量、建筑物垂直度控制(内控制)、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3)问题(1)简述建筑物高程控制测量的规定。(2)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哪些资料?(3)超高层建筑物垂直度控制形式主要是内控制,请简述内控制实施步骤。(4)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有哪些方法?

“××中心”位于×××商务区核心区,楼高88层,建造高度超450m,规划为超高层多功能商务综合体,地下4层,集写字楼、酒店、商业、会议等功能于一体,按国际5a级标准设计……。业主方委托某甲级测绘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第三方检测。工作内容:包括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问题]1.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了顺利完成该项目,应投入哪些设备?投入设备用于完成哪些工作?2.建筑施工放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本工程施工测量中最重要的内容什么?3.如何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4.使用全站仪放样与使用gps-rtk放样有何异同?各自的优势和使用场合有哪些?5.简述该线路工程测量的工作内容。6.简述线路定测的内容和方法。7.简述线路平曲线及其测设方法。

1.建立施工坐标系,坐标轴方向如何确定2.提高施工控制测量控制网高程精度达到措施?3.按照“忽略不计”原则,施工控制点点位允许误差?4.施工控制网坐标转化到测图控制网的作业流程

某测绘单位承担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大厦位于城市的中部,设计楼层80层(含地下4层),楼高约360m,总建筑面积约250000m2,为钢结构地标性建筑物。已有资料:(1)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2)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独立坐标系);(3)周边地区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985国家高程基准);(4)其他相关资料。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1)0.5秒级全站仪l台套;(2)双频GPS接收机5台套;(3)精度为1/10万的激光垂准仪1台套;(4)DS 0.5型水准仪l台套;(5)50m钢卷尺1个。测绘单位按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基坑周边外埋设了2个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和4个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为钢管标;水平位移监测基点为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其中2个建于周边10层楼的楼顶,2个建于地面上。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支护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坑回弹测量、基础沉降监测及主体工程倾斜测量、基坑周边50m范围内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等。变形监测要求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以图和表形式表达的成果。【问题】1.为测定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高程,应布设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简述垂直基准点布的位置和数量要求,以及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2.在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用于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稳定性的设备,并说明观测时的注意事项。3.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

某化工厂全部建设完成后,某测绘单位承担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厂区面积1.5km2。项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主要包括《1:500 l: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  14912-200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 1-2007)。地形图图幅按矩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在测区首级控制完成后,按三个作业组测图进行了测区划分,作业组按野外全要素进行了外业数据采集、编辑处理、测区接边等工作,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1)测图控制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2)地形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等各种数据文件;(3)输出的地形图;(4)产品检查报告等内容。【问题】1.计算该厂区面积折合满幅1:500地形图图幅数量。2.简述测区划分的原则。3.补充完善提交的成果资料中所缺少的内容。

我国在中南与西南地区拟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铁路,设计单位提供了线路的首级控制网数据。中铁某工程局中标铁路线上的一隧道施工任务,该隧道长近10km,平均海拔500m,进洞口和出洞口以桥梁和另外两标段的隧道相连。为了保证隧道双向施工的需要,需在线路首级控制的基础上,按gps c级网观测的要求布设隧道的地面施工控制网,并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对隧道进洞口和出洞口进行高程联测。该工程局可用的硬件设备包括双频gps接收机6台套、单频gps接收机6台套、s3光学水准仪5台套、数字水准仪2台套(每千米往返水准观测精度达0.3mm,最小显示0.01mm)以及2″全站仪3台套。软件包括gps数据处理软件、水准平差软件。人员方面,可根据项目的需要,配备测量技术人员。[问题]1.在现场采集数据之前,需要做哪些前期的准备工作?2.为满足工程需要,应选用哪些设备进行测量?并写出观测方案。3.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哪些内容?4.抵偿坐标系的投影面应如何选取?

1)滑坡体介绍××滑坡体位于长江左岸,前缘高程l39m,后缘高程400m,滑坡面积约30万m2。1954年该滑坡临江地带200m高程以下部分曾崩滑人江,之后每遇特大暴雨即有崩滑迹象。2002年以来,滑体300~400m高程地段出现多条横向裂缝,最长约100m,40余户农户被迫于2003年7月搬出。2)滑坡GPS监测网布设GPS监测网由基准网和变形网构成。首级网为监测系统的基准网,二级网由滑坡监测点组成。在基准网控制下,比较滑坡监测点各期观测量与首期观测值的坐标差值,即可判断滑坡稳定性。滑坡监测点根据滑坡体特点来选择,这些点要能反映滑坡体整体变形方向和变形量,又要能反映滑坡体范围变形速率。同时,每个点还要考虑接收卫星信号情况,测点上空不要有大面积遮挡物。为此,根据对现场条件的野外勘察,按照布网原则布设了如图3-3所示的GPS变形监测网。其中,ZG101 ~ ZG102为布设在该滑坡体以外稳定基岩上的基准点,ZG201 ~ZG206为布设在本滑坡体外上的6个监测点。各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80. 3m,最长距离为558. 562m,最短距离为46. 285m。基准点和监测点上都埋设了观测墩,并配有强制对中装置。3)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在对该滑坡进行监测过程中,分别在2008年9月和2008年11月对其进行了两期监测。外业观测的仪器:基准点用2台双频GPS接收机,监测点用6台单频GPS接收机。观测方法:采用静态相对定位的方法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数据采样率为15s。观测时,基准点上观测3个时段,每时段4h;监测点上连续观测2h。观测完毕后,利用随机软件进行解算。数据的解算包括闭合环的检验和GPS网平差等。本监测网两期观测数据经约束平差后的各项精度指标都能达到预期目标,在精度、可靠性和置信度三个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4)监测结果分析得到滑坡监测点两期观测坐标后,可得到该滑坡两期变形信息,统计结果如表3- 4所示。从表3-4中数据可以看出:该滑坡的6个监测点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其中变形最大的位移点为ZG202(dx= - 18mm,dy= 7mm)。同时,由图3-4可以看出该滑坡6个监测点的变形方向基本一致(与长江水流方向垂直),有向南滑动的趋势。5)问题(1)变形监测有哪些方法?(2)筒述滑坡监测变形观测点位的布设规定。(3)变形观测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些?(4)出现何种异常情况应即刻通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

某单位拟在一山坡上开挖地基新建一住宅小区,范围内现有房屋、陡坎、小路、果园、河沟、水塘等。某测绘单位承接了该工程开挖土石方量的测算任务,外业测量设备使用一套角精度为2″的全站仪,数据处理及土石方计算采用商用软件。(1)距山脚约500m处有一个等级水准点。在山坡上布设了一条闭合导线,精度要求为1/2000。其中,导线测量的水平角观测结果见下表。(2)在山坡上确定了建设开挖的范围,并测定了各个拐点的平面坐标(x.y).要求开挖后的地基为水平面(高程为h),周围坡面垂直于地基。(3)采集山坡上地形特征点和碎部点的位置及高程。为保证土石方量计算精度,采集各种地形特征点和碎部点,碎部点的采集间距小于20m。(4)数据采集完成后,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然后采用方格网法计算出土石方量,最终经质检无误后上交成果。【问题】1.列式计算本项目中导线测量的方位角闭合差。2.本项目中哪些位置的地形特征点必须采集?3.简述采用方格网法计算开挖土石方量的步骤。4.简述影响本项目土石方量测算精度的因素。

某城市建设一座50层的综合大楼,距离1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40m,需对开挖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中变形监测Ⅱ等精度要求实施。开挖基坑监测:基坑上边缘尺寸为100m×80m.开挖深度为25m,在基坑周边布设了四个工作基点A.B.C.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监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1次/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监测到第12期时,发现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B.C.D测量的监测点整体下沉或不变。综合大楼监测:大楼的监测点布在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布设;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监测频率为1次/周;监测从基础施工开始至大楼竣工后1年。地铁隧道监测: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200m区段;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变形监测点按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5m,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2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监测频率为2次/天;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1年。监测数据采用SQL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问题】1.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总共需布设多少个断面监测点?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安置位置有什么要求?2.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到哪些表单?并说明理由。3.从测量角度判断有工作基点A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的原因.并提出验证方法。

1)工程概况位于华北平原的××新城为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需要对规划范围内老城区1:2000地形图进行修测,并测绘新城区和开发区的1:2000地形图,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测区范围西至龙凤河道左堤;北至龙风新河右堤;东至京津塘高速公路;南至京山铁路,总面积约为70km2,测区地势平坦,海拔高程4~7m。项目工期为1年,在××××年××月××日之前完成测区1:2000地形图测绘,××××年××月完成数据更新工作。2)测区已有资料(1)测区周围有二等三角点4个,分别为“罗锅判”、“南马房”、“渔霸口”、“农资仓库”;坐标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2)测区内有一等水准点1个,为“兴武34 -1甲上”;二等水准点15个;高程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3)经实地踏勘,以上这些点标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本项目首级控制测量的起算成果。3)作业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T 132010)。(3)《国家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 1-2007)。(4)《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8. 1-2007)。(5)《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183162008)。(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4)测图比例尺与图形分幅及编号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图幅采用50cm×50cm正规分幅;图幅号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x、y的千米数表示,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短线相连;图号由东往西、由南往北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采用3位数字编号,即001,002,003,……5)剥图方法拟采用GPS-RTK方法测图。6)问题(1)简述修测地形图的有关规定。(2)本工程采用GPS-RTK方法测图,简述流动站的作业规定。(3)数字地形图的编辑检查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