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5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文中可以看出当前部分中小学校的作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2)分析上述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
(3)针对文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过元旦时,女儿的语文作业中有一项是把综合练习作业本重抄一遍,从题到答案一字不落地抄,大概有一万来字。此为三项作业中的一项,女儿学会了熬夜,元旦那天写到凌晨3 点。女儿才六年级。
昨日看到一幅画,题目是《陪读》。儿子深夜在写作业,父亲在叠高的椅子上,发悬于梁,满地是烟蒂,苦熬等孩子作业写完,是个好父亲。现在某些教师的能力已经深入到了家庭听一朋友说,家中电视从不敢看,因曾遭过孩子老师的批评,说孩子苦学,家长看电视,不是为父之道。这样的老师大概能使整个家庭都笼罩在苦读的氛围中。
我不是个好父亲,我先是没有头悬梁,陪女儿深夜写作业的精神;再有,她的作业,我也大多不会,陪也帮不上忙。我没想到语文的教法已经深入细致到字典词典内部去了。女儿的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来分析字,如"瓮"是什么部首,,它的第七划是点还是折,它的声母是什么,它的韵母是什么,它有多少义项…。这很像修辞学家的活儿,我不知道学得好的同学是否已经是半个文字学家了,也许我们需要全民族都成为文字学家,把一部部字典都装进心里。我曾对女儿说这没用,你学会查字典就够了,字典是工具,而你不必成为工具。女儿不听,她尊师敬道。
有一天,她问我"灰溜溜"怎么解释。我想了一会儿,问干吗解释这个词。她说是作业。我说这个词你会用吗?她说会,很快造了句子。我说这就可以了,关键是会用。解释"灰溜溜"这种词毫无必要,就像解释"馒头"这个词没有必要一样。女儿不屑,她认为我从没有学好过语文,连小学的问题都答不出来。
每临考试,回家的作业,大多是做卷子。卷子很长,女儿她们称其为"哈达卷",挺准确,像一条长长的哈达,从桌子上拖了下去。她吃完晚饭就俯在上边写,一条"哈达"写完了还有一条。有时我路过她的房间,她的影子借台灯的光投在天花板上,那影子没有什么光彩。我从没有借这个影子想象出过什么杰出的人物来,没有爱因斯坦,也没有惠特曼。我的感觉是一个作坊里的小工在干她最厌烦的活。我曾看过她的数学作业,对格式和步骤要求十分严格,不厌其烦,明明可以综合列式子的,也要求分步;一个式子之后还要有语言阐述 。
有次经我检杳过的语文卷子错了很多。不仅是家人,我也开始对我的语文程度怀疑起来。
有两条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齐心协力",老师判错;还有一条"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老师也判错。我仔细看了,不知错在哪里。女儿说第一条应是"同心协力",第二条应是"惟妙惟肖"。这真让人吃惊,我不知道"齐"与"同"在这儿有什么区别。按新华字典"齐"字第三个义项就是同时、同样、一起的意思,并举例用了"同心"一词。该用"同 心协力"时,用"齐心协力"谁能说这是错了。女儿说,标准答案是"同心协力",其他当然就错。真可怕,语文什么时候变得比数学还要精确了。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最奇怪的是,语文学到这程度,女儿的作文反而越来越差。她的作文几乎成了一些儿童八股的翻版。我的曾写过"圆珠笔在纸上快乐地蹭痒"这样句子的女儿,开始为作文编造她的故事,她非常熟悉表扬稿和思想汇报那类的文体。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学几乎都写过扶老婆婆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那类的故事。他们快乐地共同编着一样的故事,然后套了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这样的格式,去到老师那儿领一个好分。我在书店看到过《儿童作文经典》这类的书,摆了一架又一架,我不知道"经典"这词现在已经变得这么随便。 这些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你的写作能力,它向你提供些应付考试的,可以改头换面的模本。女儿说她们班的同学,写作文常找来相应的一篇,改个名字抄上去。这类的书在我家附近的一间新华书店占了有几张柜台,买者踊跃。那些父母并不知道真写好作文的人,并不是买这些书看的。
学生讨厌作业,讨厌考试。他们也厌学。我也讨厌这样的学习法,我一直把家里深夜了还有一个在写作业的学生,当成是这个家庭的灾难。我真是对她的那些毫无意义的作业深恶痛绝。我已经多次怂恿她不写那些东西,就是不写!那实在是对人的智力的污辱。
(据邹静之《女儿的作业》删改)
(1)存在的问题∶
①作业数量过大,作业时间过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②作业目的狭隘,仅仅为巩固书本知识、应试而做作业。③作业内容大多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过分强调具有标准答案的封闭式作业。④作业的形式、类型过于单一,大多表现为书面类型的作业。⑤相当多的作业意义不大。
(2)可能的后果∶
①学生厌学,求知欲下降。②不仅没有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反而阻碍了学生智力发展。③养成迷信权威、迷信书本的习惯,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降。④用一个模子塑造学生,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⑤长期伏案作业,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身体健康受损。
(3)改进建议∶
①精选作业,做到“少而精”。②既可以为巩固书本知识而布置作业,也可以为学习新知识、发现和探索知识布置作业。③布置一些应用型作业、拓展型作业,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在生活情境中加以应用。④布置具有适度挑战性、切合学生兴趣与需要的作业,增加作业对学生内在的吸引力。⑤布置多样化作业,既有书面作业,也有动手操作、调查研究、表演、自主探究等作业。

多做几道

54.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最近,三(2)班品德与社会课的话题是"维护公共秩序"。倪老师先让学生们说一说去过哪些公共场所、在那里干什么,进而指导他们根据功能的不同概括出七类公共场所,最后从每种类型中挑选出一个方便调查的场所。每个学习小组都要从这七种场所的调查中概括出公共场所的一般生活规则,作为集体作业提交,并在班级里交流。
小明所在的小组恰好有七位同学,经商量决定每人调查一种场所。小明就住在剧院附近,还有亲戚在剧院上班。他自告奋勇,承担剧院调查的任务。小刚说他周末恰好会跟爸爸去看球赛,顺便可以了解体育馆的观众守则。另外五位同学则分别负责调查社区服务中心、公交车站、超市、医院和图书馆。
小明发现其他小组采取了类似的分工,他把各组去剧院调查的同学叫到一起,组队进行调查。小明的姑妈接待了调查小组,她告诉孩子们∶观众来剧院观看演出要准时入场,不能迟到,也不能早退。万一迟到早退,必须在演出间歇进场退场。观看演出时要保持安静,不能说话,不能随便鼓掌叫好,不能吃东西,不能拍照,不能接打电话,手机必须静音····剧院宣传与推广部的负责人还邀请同学们观看了一出儿童剧,让他们现场体会看戏规则的道理何在。出了剧院,小明发现剧票的背面就写有《观众守则》,但是没有提到姑妈所说的"坐中间的观众尽可能先入座,坐两旁的观众稍后入座"之类的礼仪。一位同学说,幸亏有小明姑妈的介绍,让大家了解到书面规定之外的一些公共生活礼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总结出维护剧场秩序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小明带着调查结果回到自己的学习小组,和调查其他公共场所的同学一道交流,总结公共场所一般都要遵行的行为规范。大多数情况下,小组成员都能迅速达成共识,但在"保持安静"上发生了争论。小刚说∶在体育馆看球赛时不一定要保持安静,反倒可以呐喊鼓掌吹号击鼓,为球队加油助威。小刚的异议令人不快,但是大家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实话,所以在小组研究报告中,除了陈述一般规则之外,还讲到了一些例外。
这份研究报告获得了全班最高分。倪老师在班上表扬这组同学对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全组欢呼雀跃,一一跟小刚击掌相庆。在以往的小组活动中大家多少有些嫌弃小刚,因为他调皮捣蛋,老是给小组制造麻烦。这一回,大家对小刚刮目相看。没有想到小刚不同寻常的发现,他在讨论中坚持的不同意见,居然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小刚兴奋得满脸通红,心里乐开了花,他突然意识到今后可以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赢得同学的尊重。他的父母听了他的讲述,为他的进步感到欣喜,鼓励他改正缺点,用良好的表现在班上树立威信。
小刚妈妈悄悄地给倪老师打电话,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倪老师放下电话,陷入沉思,她终于明白小刚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原来是为了博取大家的关注,一个帮助小刚的改善计划在她脑海中迅速酝酿······
请回答∶
(1)分析教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序与方法。
(2)评论教例所显示的教育效果。
(3)结合教例论述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55.请分别阐述孔丘、荀况和韩愈的教师观,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侧重点的变化。
56.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路易斯是一个性格文静的初三学生。他有好几 门课程的成绩不及格。现在,他有时来校,有时不来校。他有几个哥哥姐姐都没有读完中学,父母也没有中学毕业。
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戴莎找路易斯谈话,问他为什么不来上学。他说,自己在四年级时学习便碰到了麻烦,感觉很无助。他觉得自己很"蠢",而且越认为自己笨,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少,因为反正付出了努力也没有作用。由于不努力,成绩落后得更厉害,这使得老师也认为他很笨,对他要求很低其至不作要求。把他安置在"差"生班里。路易斯感觉难受,干脆就不来学校了。而学校除了把这些事情告诉他父母之外,什么也没做。
戴莎老师问他∶如果辍学了你会做什么?路易斯说∶辍学的哥哥姐姐都找到了工作,一个做招待,一个在建筑工地做工。他们既有钱花,在工作中也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没完成学业而刁难他们。 自己也想去打工,有钱后就可以四处游玩。 看来,以前总认为辍学可能会带来许多麻烦的说法都是谎话,学校无法帮助自己得到想要的东西,只是浪费时间。
在仔细倾听了路易斯的看法后,戴莎老师告诉他∶"我觉得你很聪明,而且实际上你非常了解自己和其他人。但我提醒你,政府法律不允许你现在辍学。"戴莎老师还告诉他,学校有一些专门的计算机程序和辅导老师旨在帮助学生赶上学业。戴莎老师找来了一些曾经接受过这种帮助,现在发展很不错的学生和他交流,并告诉他,可以选修一些职业技能课程,参加职业培训、实习等。这样一来,在完成学业后,比起那些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然而,要想获得这些,必须现在回学校。戴莎老师还告诉他∶"我们只关心下星期,你的目标是下周每天都要来上学,接下来的几周以后再说。"路易斯认为这有点困难,自己可能坚持不了一周。戴莎老师说∶"我们一天天来,我们做一个日程表,每来一天学校就在上面做个标记。"
请回答∶
(1)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路易斯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根据社会认知学习论的互动观。分析这种水平与他在校经历之间的关系。
(2)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分析"榜样"对其辍学的影响。
(3)阅读第四自然段,分析戴莎老师主要采用哪些策略来帮助路易斯改变自我效能感,实现对学习与行为的自我调节。
Ⅱ.某研究者欲对某县初中学生的课业负 担现状进行调杏研究。 他计划 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自制调查问卷,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一个规模大约为 80人的"初中科技夏令营"上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 结论,提出改进建议。
请回答∶
(1)指出该研究在取样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2)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具体设计问卷题目之前,研究者需要从若干维度分解研究课题。试为这份学生问卷设计至少四个维度(指标)。
(3)下面是该研究者在问卷中设计的四个问题,请指出各自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你的作业题和考试题难吗?
②你不认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不可行的吗?
③你认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吗?
④专家认为知识从理解到掌握需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实现。你认为应当增加作业量吗?
54.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刚开学几周,我在去办公室的路上遇见了大一新生小李同学。她看起来有点紧张,我问她这几周过得怎么样。她说。"上了大学之后,我发现很多课程都是采用课堂讨论、口 头报告、小组辩论之类方法。这跟高中时老师讲得多差别很大,感觉很不适应。我其实更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讲,把知识直接教给我们。"我又问她∶"像你这样感觉不适应讨论课的同学是不是很多?"她说很多同学都不适应。
小李同学的话,让我不禁想到自己首次在专业课上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情形。我本以为,采用案例组织课堂讨论,一定会深受学生欢迎,但事 实证明我有点儿一厢情原。这些年来,在我主持的案例讨论课上,尽管有少数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热情似乎不高。一些学生根本不发言,只顾埋头看英语或计算机之类的书,或者低头看手机;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连课堂讨论的材料都不带来。对此,我感到十分困惑。
为了改进教学,弄清学生究竟是怎么想的,我找了几位学生到我办公室座谈。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我们希望您多讲,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本专业学科理论知识,接近学科前沿。您每次课都让我们讨论,可我们不习惯讨论,即使讨论,也只是说出一些很肤浅的观点。而且,讨论来、讨论去,大家的看法貌似都有些道理,我不知道该听谁的,更不清楚什么才是正确的答案。"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来大学读书,是交了学费的,是想从老师那里学习理论知识,不是听一帮同学在那里瞎扯。我觉得讨论课没多大意义,太浪费时间了,还不如您多讲讲。"另外,我还曾听说有个别学生 直接打电话向学校教务部 门投诉,说我的课很"水"。因为我很少直接讲课,总是让学生看材料、讨论、写评论。
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学生一方面抱怨教师满堂灌、不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当教师提供大量案例讨论的机会时,他们却又害怕或逃避呢,? 原因究竟在哪儿? 讨论课究竟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开下去? 让学生自主探究真的行得通吗? 该如何处理讨论课与传统课程的关系?看来,问题没 那么简单......
请回答∶
(1)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角度,分析设置讨论课的必要性。
(2)从现行课堂教学方式的角度,分析导致学生不适应讨论课的可能性成因。(3)从学校课程改革的角度,提出帮助学生适应课堂讨论的建议。
55.维新派相对于洋务派提出了哪些新的教育主张? 产生了哪些影响?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