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案例7新建汽车制造项目【素材】某汽车有限公司拟新建一条汽车生产线,工程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具备15万辆/a的整车生产能力。厂区位于某开发区内,地形简单,场地基础土层为连续分布的棕黄色粉土,厚度约2m,渗透系数2.4×10-5cml/s,其下为砂、砾卵石层,厚约10 m,为该区域主要含水层,但不作为饮用水源。调查表明项目附近区域无村民自建饮用水井。本项目位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距市中心约18 k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焊装车间、冲压车间等主体工程,以及配套的公用动力、仓库、物流区、办公楼等辅助工程,在新建的涂装车间内还设有烘干炉废气焚烧设施、涂装废水处理设施。拟建工程废气主要来源于涂装车间有机废气和焊装车间焊接粉尘。涂装车间内,烘干室废气经焚烧处理,喷漆室废气经水旋捕集除漆雾,涂装车间处理后的有机废气采用55 m高排气筒集中排放,废气量约150万m3/h,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二甲苯,排放浓度10 mg/m3:涂装车间面积30 000m2,有部分二甲苯无组织排放,排放量0.6 kg/h。焊装车间焊接废气经布袋除尘器过滤净化处理后由15 m高排气筒排出室外,废气量约80万m3/h,CO浓度约3mg/m3,粉尘浓度约1.8 mg/m3。项目所在开发区有集中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园区内工业和生活污水。本项目生产工艺废水主要来自涂装车间,包括脱脂清洗废水、磷化清洗废水、电泳清洗废水和喷漆废水,排放量约710 m3/d;经涂装车间预处理后,涂装车间排水中COD约100 mg/L,BOD5约20 mg/L,SS约45 mg/L,石油类浓度约1.5 mg/L,总镍浓度约1.1 mg/L,六价铬浓度约0.4 mg/L。其他工艺废水约135 m3/d,COD约80 mg/L,石油类浓度约1.5 mg/L。生活污水约220 m3/d,COD约350 mg/L,BOD5约280 mg/L,SS约250 mg/L。上述预处理后的涂装废水与其他工艺废水、生活污水混合,通过市政管网进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湖泊。受纳湖泊主要功能为工业、航运、距厂区约200 m,与厂区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密切。设备冷却水采用循环水系统,焊装车间焊机冷却水站、制冷站、空压站及扩建冲压车间循环水系统因工艺需要而溢流出来的循环冷却水,排放量约为1034 m3/d,其中基本无污染物,直接排入雨水管网。项目水平衡图见附1。【问题】1.该项目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COD 500 mg/L、BOD 300 mg/L、SS 400 mg/L、石油类20 mg/L.总镍1.0 mg/L.六价铬0.5 mg/L),请评价该项目废水是否达标排放。为确保该项目污水达标排放,主要应监控哪些污染因子?请给出监测点位建议。2.根据附1中该项目水平衡图,计算项目工艺水回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全厂水重复利用率。3.根据附2中《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计算该项目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kg/h),并分析该项目二甲苯有组织排放是否满足排放标准要求。4.给出扩建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的特征因子。

1.该项目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COD 500 mg/L、BOD 300 mg/L、SS 400 mg/L、石油类20 mg/L、总镍1.0 mg/L、六价铬0.5 mg/L),请评价该项目废水是否达标排放。为确保该项目污水达标排放,主要应监控哪些污染因子?请给出监测点位建议。

答:各污染物在不同排放点的排放浓度见表2:

从计算结果看,总排口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小于标准值,似乎做到了达标排放,但因为总镍和六价铬属于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中车间排放口浓度标准为:总镍1.0 mg/L、六价铬0.5 mg/L。该项目中涂装车间预处理后排水中总镍浓度约1.1 mg/L、超过标准1.0 mg/L的要求,故该项目废水实际上没有达标排放。

为确保该项目污水达标排放,对COD、BOD5、SS、石油类、镍、六价铬等污染因子均需进行监控。其中镍、六价铬必须在涂装车间预处理后设监测点进行监测,以确保车间口达标:其余的COD、BOD5、SS、石油类等因子可仅在总排口设监测点进行监测;为了解涂装车间预处理效果,也可在涂装车间预处理前后分别设监测点位对各污染因子进行检测,以确定处理效率。

2根据附1中该项目水平衡圈,计算项目工艺水回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全厂水重复利用率。

答:工艺水回用=440+50=490 m3/d

工艺水取水量=1 100+150=1 250 m3/d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9 900+13 100+112 600+1 720+3 650=140 970 m3/d

间接冷却取水量=330+440+2 870+60+200=3 900 m3/d

(1)工艺水回用率=100%×工艺水回用量/工艺水用水量

=100%×工艺水回用量/(工艺水取水量+工艺水回用量)=100%×490/(12 50+490)=28.16%

(2)间接冷却水循环率-100%×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用水量

= 100%×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取水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 100%×140 970/(3 900+140 970)=97.31%

(3)全厂水重复利用率=100%×全厂水重复利用量/全厂用水量

= 100%×全厂水重复利用量/(全厂取水量+全厂水重复利用量)

=100%×(工艺水回用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全厂取水量+工艺水回用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00%X (490+140 970)/(5 575+490+140 970)= 96.21%

3.根据附2中《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计算该项目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kg/h),并分析该项目二甲苯有组织排放是否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答:该项目位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二级排放标准: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70 mg/m3;因排气筒高度55m,高于表2所列排气筒高度的最高值40 m,用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项目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表列排气筒最高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排气筒的高度/表列排气筒的最高高度)2=10×(55/40)2=18.91 kg/h。

该项目涂装车间二甲苯有组织排放废气量150万m3/h,排放浓度10mg/m3,小于标准要求的70 mg/m3,计算其排放速率为10×1 500 000/1 000 000=15 kg/h,小于标准要求的18.91kg/h,故该项目二甲苯有组织排放可满足二级排放标准要求。

4.给出扩建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的特征因子。

答: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焊接粉尘。

多做几道

案例2   涉自然保护区高速公路竣工验收项目【素材】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路线全长160 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 km/h,路基宽度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 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 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二级标准。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 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措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有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水平距离40 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 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 -级标准设计。【问题】1.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4.按初步调查结果,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透过环保验收?说明理由。

案例3  某井工煤矿竣工验收调查【题材】某井工煤矿于2011年10月经批准投入试生产,试生产期间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8年8月获得批复,批复的矿井建设规模为3.00 Mt/a。配套建设同等规模选煤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储装运工程和公用工程。场地平面布置由矿井工业场地、排矸场、进矿道路、排矸场道路等四部分组成。工业场地(含道路)占地40.0m2,矿井井田面积1 800 hm2,矿井开采采区接替顺序为“一采区一二采区一三采区”,首采区(一采区)为已采取,服务年限10年。环评批复的主要环保措施包括:3台20 t/h锅炉配套烟气除尘脱硫系统,除尘效率95%,脱硫效率60%;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600 m3/d,采用二级生活处理工艺;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0亿m3,配套建设拦挡坝、截排水设施;对于受开采沉陷影响的地面保护对象留设保护煤柱。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单位初步调查获知:工程建设未发生重大变动,并按环评报告书与批复要求对受开采沉陷影响的地面保护对象留设了保护煤柱。试生产期间矿井与选煤厂产能达到2.20 Mt/a。生活污水和矿井水处理量分别为480 m3/d、8 000 m3/d。3台20 t/h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设施建成投入运行,排矸场拦挡坝、截排水工程已建成。调查发现,2010年8月批准建设的西气东输管线穿越井田三采区。环评批复后,与本项目有关的新颁布或修订并已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348-2008)。【问题】1.指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中,还需补充哪些工程调查内容?2.确定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生态调查范围。3.在本项目声环境验收调查中,应如何执行验收标准?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还需补充哪些工作?5.判断试生产运行工况是否满足验收工况要求,并说明理由。

一、工程概况及评价因子1.根据火电项目污染类型,列表形式给出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给出分布图。2. 《火电厂大气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注意汞排放限值要求。3.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已批复的当地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未划定的,请当地环保部门确认。根据项目所处区域特点,合理确定。如在项目南侧紧邻巷道,执行GB12348-2008的4类标准。火电厂的地块:厂址、灰场。厂址:污染型灰场:重点分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生态的影响、扬尘的影响。二、工程分析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四、环境影响预测五、污染防治措施六、清洁生产七、总量控制八、公众参与九、结论十、火电项目需注意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及大型综合商场的建设项目(社会区域类)特点:类型较多,形式、规模、内容多种多样,其环境影响复杂多样,且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多位于城市市区内或划定的开发区内,一般生态影响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除非涉及特殊或重要的生态保护目标),但其施工复杂的环境影响却不容忽视。本项目既有地上工程,也有地下工程。而且既有广场、停车场,还有上次、餐饮、娱乐等,是个比较复杂的,有一定代表的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对相关单独项目的环评也有指导意义。一、总论或总则二、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及工程分析三、环境现状四、环境影响评价五、环境保护措施六、公众参与七、结论

案例3新建堤坝式水电工程【素材】某拟建水电站是A江水电规划梯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三级电站(堤坝式),以发电为主,兼顾城市供水和防洪,总装机容量3 000 MW。堤坝多年平均流量1 850m3/S,水库设计坝高159 m,设计正常蓄水位1134m,调节库容5.55X108 m3,具有周调节能力,在电力系统需要时可承担日调峰任务,泄洪水消能方式为挑流消能。项目施工区设有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机械修配、汽车修理及保养厂,以及业主营地和承包商营地。施工高峰期人数9 000人,施工总工期92个月,项目建设征地总面积59 km2,搬迁安置人口3 000人,设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大坝上游属高中山峡谷地貌,库区河段水环境功能为Ⅲ类,现状水质达标。水库在正常蓄水位时,回水长度9 km,水库淹没区分布有A江特有鱼类的产卵场,其产卵期为3~4月。经预测,水库蓄水后水温呈季节性弱分层,3月和4月出库水温较坝址天然水温分别低1.8℃和0. 4℃。B市位于电站下游约27 km处,依江而建。现有2个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和7个工业企业的取水口均位于A江,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处理后排入A江。电站建成后,B市现有的2个自来水厂取水口上移至库区。【问题】1.指出本项目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2.给出本项目运行期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3.本项目是否需要配套工程措施以保障水库下游最小生态需水量?说明理由。4.指出施工期应采取的水质保护措施。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