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县一化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部门。2015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生泄漏,造成3名员工中毒。 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 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导致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 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 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预案。 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预案是厂长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 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14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   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简述该类应急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有:

1)员工应急教育、培训不足;

2)应急预案演练不足;

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且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

4)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

 2.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如下:

1)预案编制小组组成不合理,不应只由安全科员工组成预案编制组。改进建议:预案编制小组应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由生产科、技术科、安全科和工会等部门及人员参加。

2)预案不应只由安全科长一人审查。改进建议:应急预案的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

3)预案不应由副厂长签发。改进建议:预案由厂长签发。

4)预案没有按有关规定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改进建议:预案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5)预案发布后宣传不够,员工不了解相关内容。改进建议:向员工进行预案宣传并进行必要的演习。

6)预案没有及时更新。改进建议:工厂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预案。

 3.该类应急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有:

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命题点与拓展】

 1.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应急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应急预案能否在应急救援中成功地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应急预案自身的完善程度,还依赖于应急准备的充分与否。应急准备主要包括各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公众教育、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和互助协议的署等。    

  2.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规定。编制应急预案首先应当成立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的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署发布。应急演习是对应急能力的综合检验。合理开展由应急各方参加的应急演习,有助于提高应急能力。同时,通过对演练的结果进行评估总结,有助于改进应急预案和应

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持续提高应急能力,完善应急管理工作。应急预案制定后,针对各种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应用中所暴露出的缺陷,应持续地改进,以不断地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3.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应急预案中人群疏散的规定。在应急预案的应急程序中应明确关于人群疏散的规定。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

线、疏散运输工具、避难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风向等环境变化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


多做几道

J公司是一家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企业。2011年,J公司有员工780人,其中含安全管理人员3人和L劳务公司劳务派遣人员l50人。2011年度,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l人重伤、2人轻伤。其中:一起事故由L劳务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违章造成,导致1名劳务派遣人员轻伤。J公司的主要生产工序为:原料采购运输、分拣清洗、浸泡灭酶、预冷却、布料、蒸制、速冻、包装和冷藏。主要原料及辅料有: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水、天然气、液氨、柴油、食品添加剂等。J公司主要建(构)筑物有:综合办公楼、农副产品加工厂房、冷库、配送库、车库、锅炉房、变电所等。主要设备设施有:冷藏冷冻车20台、货车50台,叉车20台、冷库设施(制冷剂为液氨)1套、l0t/h燃气(天然气)蒸汽锅炉2台、电梯2部、2000KVA的干式变压器2台、分拣设备l套、 加工设备l套,以及包装物生产设备及热力、制冷管网等。 J公司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了应 急救援预案,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以书面形式对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告知。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1.计算J公司2011年度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伤害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2.列出J公司主要设备中的特种设备。3.辨识J公司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4.指出L劳务公司派遣人员违章事故的事故责任主体并说明理由。5.列出J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属于综合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2010年3月21日15时2分,某省某县某乡一机木船在从该乡金沙江岸冒水孔开往某乡途中沉没。船上137人全部落水。经抢救脱险33人,死亡70人,失踪34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3万元。3月21日正值某乡赶场,14时50分,该乡某村鲜某等8人,驾驶由他们集资1.12 万元,私自建造的木货船从该乡金沙=江岸冒水孔处载129人,香烟34箱,化肥l5包,拟驶往某乡。船由鲜某担任驾驶长,在船尾负责掌舵,张某担任副驾驶长(领航员),张某、田某负责操纵机器。 船起航后沿左岸顺流而下,行走约800m进入浪区后,船首四次上浪进水,乘客慌乱,领航员张某向驾驶长鲜某大声喊叫调头靠岸,鲜某即压舵加车向左转向,准备停靠左岸,在调头中船身  向右倾斜,船舱大量进水,右机被水闷熄。此时乘客更为恐惧,纷纷跳水,跳水的反作用力将已近岸的船蹬出回流区,船搭上主流区,更加失去平衡,大量江水倾注舱内,船首开始下沉。船尾部抬离水面,左机空转飞车,船完全失控。随后随急流下冲,先头后尾逐渐沉没于离起航处1000m的江中。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和重视,作了重要指示。由交通部、该省人民政府牵 头,公安部、交通部、监察部、劳动部、农业部和该省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3.21”事故调查组,在该省政府已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深入事故现场进一步调查。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关于报告船舶重大事故隐患的通知》将船舶重大事故隐患分为哪几类?2.水运交通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主要有哪些?3.水路运输事故的类型有哪些?

某厂有机械加工车间、喷漆车间、锅炉房以及厂内油库等。机械加工车间有:加工机械7台(套),额定起重量2.5t的升降机l台,额定起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l台,叉车2台。喷漆车间有:调漆室、喷漆室、油漆临时储藏室、人员休息室等。锅炉房有2台出口水压0.4MPa(表压)、额定出水温度149℃、额定功率28MW的锅炉。厂内油库有3t的汽油储罐1个及其配套的加油设备。2010年12月3.日7时30分(8时正式上班),机械加工车间起重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备,在其他人未到场的情况下开始了吊装作业。7时45分,小陈进入机械加工车间,未走人行道进入吊装作业区,被起吊的钢件撞成重伤,小李慌忙停止吊装。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1.指出该厂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或场所,并说明爆炸的性质。2.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要说明该厂特种设备使用应遵守的安全规定。3.指出此次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成员构成。4.简要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

某县一工厂有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安全科和工会等。2011年5月3日,该厂氨气管道发出泄漏,3名员工中毒。在事故调查时,厂长说:因管道腐蚀造成氨气泄漏,为不影响生产,厂里组织了几次在线堵漏,但未成功,于是准备停车修补;生产副厂长说:紧急停车过程中,员工甲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导致管道压力骤增、氨气泄漏量增大,采取补救措施无效后,通知撤离,但因撤离方向错误,致使包括甲在内的现场3名员工中毒;员工甲说:发现泄漏后没多想,也没戴防护面具就进行处理,再说厂内的防护面具很少而且很旧了,未必好用;员工乙说:当时我是闻到气味,感觉不对才跑的,可能是慌乱中跑的方向不对,以前没人告诉过什么情况下该往哪跑、如何防护,现在才知道厂里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科长说: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厂下达给安全科的任务,由安全科员工组成编制组,预案经我审查后,由生产副厂长签发。事故调查人员调查确认厂长、生产副厂长、员工甲、员工乙和安全科长所说情况基本属实,并发现预案签发人为已调离该厂的原生产副厂长,签发日期为2010年7月8日,预案没有在属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1.按照应急准备要素的要求,指出该厂在应急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指出该厂在预案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3.结合此次氨气泄漏事故,说明该类应急救援预案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某企业为小型货车生产厂,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年产小型货车5万辆,现有职工1100余人。 厂区主要建筑物有冲压车间、装焊车间、涂装车间、钣金车间、装配车间、外协配套库、半成品库和办公楼。  冲压车间设有三条冲压生产线。库房和车间使用6台5t单梁桥式起重机吊装原材料,装配 生产线上设置多台地面操作式单梁电动葫芦和多台小吨位的平衡式起重机,在汽车板材冲压生产线上设置4台大吨位桥式起重机。 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的涂装工艺,涂装运输采用自动化运输方式。喷漆前表面处理和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层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运输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喷漆室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通风方式。喷漆室外附设有调漆室。整车总装配采用强制流水装配线。车身装焊线焊机选用悬挂电焊机、固定焊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等,车身装焊工艺主要 设备包括各类焊机、夹具、检具、车身总成调整线和输送设备。 车架装焊采用胎具集中装配原则,组合件和小型部件预先装焊好与其他零件一起进入总装 胎具焊接线。焊接方法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装焊设备主要包括焊机、总成焊接胎具、部件焊接胎具、小件焊接胎具以及输送系统设备等。 装焊车间通风系统良好。该企业采用无轨运输,全厂原材料、配套件、成品和燃料等的运输采用汽车运输,厂内半成 品运输以叉车为主。全厂现有小客车8辆,货车l6辆,叉车l5辆。厂区道路采用环形布局,主干道宽度8m、转弯半径大于9m,次干道宽度5m、转弯半径大于6m,厂区内主要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种植有草坪、灌木、松树和杨树。 该企业主要公用和辅助设施有变配电站、锅炉房和空压站。变配电站电压等级为35kV,内设5台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3900kV·A,厂区高、低压供电系统均采用电缆放射式直埋或电缆沟敷设,厂区道路设路灯照明。锅炉房内设3台4t/h燃煤锅炉,为厂区生产和生活提供蒸汽。空压站安装有4台供气量为20m3/min的空气压缩机,为全厂生产提供压缩空气。某日,冲压车间进行起重机吊装板材作业,工人甲、乙挂上吊钩后,示意桥式起重机驾驶员 开始起吊。随着板材徐徐升起,工人甲发现板材倾斜,与工人乙商议是否需要停车调整,工人乙说:“不必停车,我扶着就行”。作业场所地面物品摆放杂乱,工人乙手扶板材侧身而行,被脚下物品绊倒,板材随之倾斜、脱钩砸在工人乙身上,造成工人乙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辨识些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引发事故的  主要危险因素,并指出所辨识出的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些设施设备或场所。 2.说明该事故调查取证中应取得哪些主要资料和证据。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