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
筛选结果 共找出265

张某因其妻王某私自堕胎,遂以侵犯生育权为由诉至法院请求损害赔偿,但未获支持。张某又请求离婚,法官调解无效后依照《婚姻法》中“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的规定判决准予离婚。对此,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王某与张某婚姻关系的消灭是由法律事件引起的

B

张某主张的生育权属于相对权

C

法院未支持张某的损害赔偿诉求,违反了“有侵害则有救济”的法律原则

D

“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属于概括性立法,有利于提高法律的适应性

王某恋爱期间承担了男友刘某的开销计20万元。后刘某提出分手,王某要求刘某返还开销费用。经过协商,刘某自愿将该费用转为借款并出具了借条,不久刘某反悔,以不存在真实有效借款关系为由拒绝还款,王某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刘某出具该借条系本人自愿,且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遂判决刘某还款。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刘某出具该借条系本人自愿,且并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是对案件事实的认定

B

出具借条是导致王某与刘某产生借款合同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之一

C

因王某起诉产生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第二性法律关系

D

本案的裁判是以法律事件的发生为根据作出的

下列构成法律责任竞合的情形是:

A

方某因无医师资格开设诊所被卫生局没收非法所得,并被法院以非法行医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

B

王某通话时,其手机爆炸导致右耳失聪,可选择以侵权或违约为由追究手机制造商法律责任

C

林某因故意伤害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D

戴某用10万元假币购买一块劳力士手表,其行为同时触犯诈骗罪与使用假币罪

林某与所就职的鹏翔航空公司发生劳动争议,解决争议中曾言语威胁将来乘坐鹏翔公司航班时采取报复措施。林某离职后在选乘鹏翔公司航班时被拒载,遂诉至法院。法院认为,航空公司依《合同法》负有强制缔约义务,依《民用航空法》有保障飞行安全义务。尽管相关国际条约和我国法律对此类拒载无明确规定,但依航空业惯例航空公司有权基于飞行安全事由拒载乘客。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反映了法的自由价值和秩序价值之间的冲突

B

若法无明文规定,则法官自由裁量不受任何限制

C

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是正式的法的渊源

D

不违反法律的行业惯例可作为裁判依据

耀亚公司未经依法批准经营危险化学品,2003年7月14日被区工商分局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罚款40万元。耀亚公司以处罚违法为由诉至法院。法院查明,《安全生产法》规定对该种行为的罚款不得超过10万元。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与《安全生产法》的效力位阶相同

B

《安全生产法》中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规范属于公法

C

应适用《安全生产法》判断行政处罚的合法性

D

法院可在判决中撤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条款

特别法优先原则是解决同位阶的法的渊源冲突时所依凭的一项原则。关于该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同一机关制定的特别规定相对于同时施行或在前施行的一般规定优先适用

B

同一法律内部的规则规定相对于原则规定优先适用

C

同一法律内部的分则规定相对于总则规定优先适用

D

同一法律内部的具体规定相对于一般规定优先适用

李某向王某借款200万元,由赵某担保。后李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王某将李某和赵某诉至法院,要求偿还借款。赵某认为,若李某罪名成立,则借款合同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赵某无需承担担保责任。法院认为,借款合同并不因李某犯罪而无效,判决李某和赵某承担还款和担保责任。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若李某罪名成立,则出现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竞合

B

李某与王某间的借款合同法律关系属于调整性法律关系

C

王某的起诉是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产生的唯一法律事实

D

王某可以免除李某的部分民事责任

“法律只是在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变成有意识的国家法律时,才成为真正的法律。哪里法律成为实际的法律,即成为自由的存在,哪里法律就成为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关于该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上讲,规律是自由的,但却是无意识的,法律永远是不自由的,但却是有意识的

B

法律是“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的条件

C

国家法律须尊重自然规律

D

自由是评价法律进步与否的标准

在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与夏洛克订立契约,约定由夏洛克借款给安东尼,如不能按时还款,则夏洛克将在安东尼的胸口割取一磅肉。期限届至,安东尼无力还款,夏洛克遂要求严格履行契约。安东尼的未婚妻鲍西娅针锋相对地向夏洛克提出:可以割肉,但仅限一磅,不许相差分毫,也不许流一滴血,惟其如此方符合契约。关于该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夏洛克主张有约必践,体现了强烈的权利意识和契约精神

B

夏洛克有约必践(即使契约是不合理的)的主张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恶法亦法”的观点

C

鲍西娅对契约的解释运用了历史解释方法

D

安东尼与夏洛克的约定遵循了人权原则而违背了平等原则

2012年,潘桂花、李大响老夫妇处置房产时,发现房产证产权人由潘桂花变成其子李能。原来,早在七年前李能就利用其母不识字骗其母签订合同,将房屋作价过户到自己名下。二老怒将李能诉至法院。法院查明,潘桂花因精神障碍,被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据此,法院认定该合同无效。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

李能的行为违反了物权的取得应当遵守法律、尊重公德、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

B

从法理上看,法院主要根据“法律家长主义”原则(即,法律对于当事人“不真实反映其意志的危险选择”应进行限制,使之免于自我伤害)对李能的意志行为进行判断,从而否定了他的做法

C

潘桂花被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对法律关系主体构成资格的一种认定

D

从诉讼“争点”理论看,本案争执的焦点不在李能是否利用其母不识字骗其母签订合同,而在于合同转让的效力如何认定